深夜,公路上一聲巨響打破了夜晚的寧靜,一個鮮活的生命就此煙消云散?,F場厚實的磚墻上只留下了一個碩大的空洞,可想而知當時的摩托車撞擊力度得有多大!筆者也算是玩車多年,怎么也想不明白,墻就在眼前,又不是過彎,怎么就直愣愣的撞上去了呢?
當時的現場視頻中,我聽到了一個關鍵詞-“拉極速”。有人說這個小伙在對這臺摩托車進行拉極速,緊接著慘烈的事故就發生了。對此咱們就不對小伙多說什么了,因為人當場就走了,但咱們這些活著的人要吸取教訓。
對于摩托車來說,極速只是眾多參數中的一項,作為民用車型極速真不是很重要,畢竟極速狀態下對車也是一種損耗,對車手的要求也更高。況且就算是極速兩百多,在公路上也不準許超速行駛,咱們不是專業車手跑太快非常不安全。
極速數據是在非常專業的封閉場地測試出來的,就算是這樣也是存在一定危險性的,就更不要提在常規的公路封閉路段了。一個小石塊、一小片細沙就可能摩托車一飛沖天。
相比較高速過彎,拉極速看似對騎行技術要求更低,直立的車身也能給車友更多的安全感。能讓很多恐懼過彎的新手車友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激情刺激。但事實上直線高速騎行對車手的反應有著更高的要求,幾乎沒有容錯率,犯錯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車毀人亡。
對于事故的原因目前還沒有官方證實,但和小伙伴們探討,覺得第一種可能應該是高速騎行時低頭看儀表了,這一低一抬之間就把自己的安全制動距離消耗沒了。這個習慣普遍存在于剛拿本的新手身上,因為騎行經驗不足,對轉速、車速、擋位的感知不明顯,所以騎行時總擔心掛錯擋。致使頻繁的低頭看表,但低頭的一瞬間很有可能就是危險到來的時候。所以筆者建議剛拿本的朋友,盡量減少看儀表的次數和時間,慢點騎用心感受摩托車的動態,這個習慣自然也就改掉了。
第二種可能,猜測是小伙對制動的掌控不到位。要知道剎車看似簡單,實則是需要大量時間去感受和練習的,并不是簡簡單單一捏了之。時速60km/h和120km/h的制動,完全是兩個感受,想要在高速狀態下快速穩定地停下來也是需要技術支持的。所以沒有金剛鉆,就別攬瓷器活了,沒什么比命更重要了。
說一千道一萬,在公路上拉極速、翹頭、山路磨膝過彎等等這些行為,只會讓你游走在危險的邊緣,你可能一直都不會有危險,但只要一次犯錯或是因為別人一次犯錯,那代價都是自己和家人不能承受的痛。